中产才是最大韭菜?巴黎世家把内裤剪一刀,掏空精英们钱包
发布时间:2025-06-24 17:01 浏览量:9
有时候你会发现,奢侈品圈已经不讲逻辑了。
秀场上,女模特穿着一条“短得像内裤”的裙子走过,观众只感到困惑:
这……真的是裙子吗?更令人惊讶的是,它竟然要价4500元!
产品信息一查,发现这正是巴黎世家(Balenciaga)新一季的爆款单品,设计灵感是“性别符号反转”,采用男士平角内裤面料,剪去裆部、收紧腰头,最后在正中缝上一排logo。
巴黎世家说:这是挑战性别秩序的先锋艺术。
网友说:你这不是把内裤剪一刀,然后卖我半个月工资吗?
其实,这不是巴黎世家第一次这么“整活儿”了。
从垃圾袋到浴巾裙、钥匙发圈包,他们早就不走寻常路。而我们这次真正要问的,不是这条短裙值不值4500元,而是:
为什么这些看起来奇葩的设计,却真的有人买单?
01巴黎世家这条“内裤裙”,是在2025秋冬系列亮相的,当时模特穿着走台,看上去还有点先锋感。
但一落地,就不对劲了。
有女生线下试穿:
风一吹,360度走光;
上厕所困难不说,最关键的是……穿了像没穿。
很多网友原本以为这是恶搞,没想到是真的查有此物,而且卖得不便宜:4500元,面料和淘宝29元平角裤差不多。
有人劝自己“也许是我不懂艺术”,结果下单回来一摸面料,瞬间破防:“真的是内裤剪了一刀。”
你有没有发现,这几年奢侈品牌越来越像在搞行为艺术。
巴黎世家卖过1.2万元的“垃圾袋”、4000元的“澡堂钥匙圈”、1.5万的“北京烤鸭包”,还有宜家购物袋同款大包……不管大家怎么嘲笑,它就敢卖出天价。
LV不甘落后,推过油漆桶包、塑料编织袋包、龙虾包,每一个都像从五金市场复制粘贴过来,只不过标了个logo,定价翻十倍。
最搞的是,有人真买。
买完还要晒照,还要讲讲这设计背后的理念,什么“日常物品的再定义”“消费主义反思”……
但说白了,这一切都有一个核心套路:
你越不懂,它越贵;你越骂,它越火。
为什么巴黎世家们要这样做?答案只有一个:流量。
我们来看数据。
2025年一季度,奢侈品的日子不太好过:
Gucci营收大跌25%;香奈儿利润下滑28%;LV亚洲市场也掉了11%。
这些品牌发现,传统的那一套卖不动了,年轻人不吃这套,中产又犹豫。
这时候,“整活”就成了救命稻草。
Demna,巴黎世家的创意总监,就是靠“出格”爆火的。
他不做设计,他做话题:
“你们可以不买,但一定要讨论巴黎世家。”
哪怕是吐槽、讽刺,都是免费的广告。
而品牌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曝光率。
你可能会想,这些“脑洞款”,谁在买?
其实买得最多的,其实不是最有钱的,而且不上不下的中产一族以及潮流青年。
为什么?
因为他们追求“个性”“高识别度”;
因为他们需要通过“特别”来显示自己跟大众不一样;
甚至有些人压根就是拿来拍照、发圈。
说穿了,这是奢侈品牌最聪明的地方:
不卖产品,卖的是你对自己的定义。
你以为它们只是在设计上离谱?那你可能还没看到质量翻车的吐槽。
巴黎世家的包,车线断、扣子掉、皮革起泡,屡见不鲜;
香奈儿的扣子洗一次全碎,有人调侃:穿前先拆扣,洗完再缝上;
Prada的鞋子,走一天logo掉一半。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品控问题了,甚至成了一种“门槛”:
如果你不能接受它的脆弱,那说明你“还不够有钱”。
有网友一针见血:“你买它,还得配套上‘一次性消费心态’和‘随时丢弃的淡定’。”
这不光是钱多的问题,更是心态:“能买得起损耗,也不在乎这点。”
现在再回头看这条内裤裙,问题已经不是它值不值得了,而是它背后站着的是一整套针对中产心理打造的收割逻辑:
设计离谱但能博眼球;用“高级感”遮羞平庸质感;用“概念”绑架审美;用“反常识”制造焦虑感和稀缺感。
中产最容易上钩的地方就在这,他们既要个性又怕错过流行,既不想落伍又怕看不懂时尚。
你不敢说它丑,因为你怕自己“没文化”;
你也不敢承认看不懂,因为那代表你“跟不上”。
最终,一刀剪开的内裤裙,不只是剪掉了布,还顺手剪掉了中产的判断力。
我们并不是要否定奢侈品的存在意义,它确实是工艺、品牌、艺术的结合体。但当品牌本身都不再认真做产品,转而研究如何制造“笑话”,或许我们也应该重新审视:
穿上一个定价4500的内裤裙,不一定是拥有了高级感,可能是加入了一场消费荒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