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内裤事件判了!胖东来赢了!
发布时间:2025-06-03 14:02 浏览量:7
作者 I 钱游 报道 I 电商最前线
赔偿40万,道歉30天
胖东来还是心太软了
就在昨日,5月28日,许昌市魏都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胖东来红内裤案,正式落锤。
图源:微博
回顾来看,网红博主“两个小段”,因在短视频平台上声称胖东来的红内裤“掉色、过敏”,并由此发起对品牌形象的舆论攻击,
图源:中国新闻网
被判名誉侵权,需赔偿经济损失40万元,并在其账号发布道歉视频,30天内不得删除。
你没听错,40万,只因为一条内裤。
可惜,剧情后劲不足,后续删视频、改口供、疯狂洗地,最终还是没逃过法律的公正之锤。
值得玩味的是,“两个小段”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
网友扒出其三年投诉280多次,成功率91.8%,不是维权达人,而是熟练掌握平台算法情绪的投诉高手,维权成了内容,内容变成流量,流量再转化变现。
图源:抖音@两个小段(小)
不少网友表示:
两个小段着是声情并茂的为自己拉下了40万饥荒(债务)。
图源:B站
但这一次,她遇到的不是配合和解的软柿子,而是敢于较真的胖东来。
事件爆发后,胖东来没走“官微冷处理”的老路子,而是请出了全国商超界最不怕打官司的超市店长,端出一份长达53页的打假报告:
自查流程、下架商品、三轮公告、三家权威机构出具检测报告,全套操作比公关教科书还标准。
图源:抖音@胖东来
而53页的事件报告,全文无一个字是多余,一句话说就是10个字: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更狠的是,胖东来没有在“检测合格”四个字上停下,而是反手承认:我们有管理疏漏,愿赔500元,承担医疗费用。
但请搞清楚,顾客可以有情绪,但胖东来也有权利维护清白。
一句话总结:顾客永远是对的,但碰瓷的不是顾客,是投机者。
而法院的判决,正是对这种“假维权、真收割”的流量作恶给出的一次制度级别的反制。
40万元,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价值观的归位。
流量时代再嘈杂,终究有人要站出来说一句:造谣有成本,诬陷有代价。
偷鸡不成蚀把米
胖东来治好了裤头姐的“过敏”
彼时事件发生后,就有不少网友喊话:
这个“两个小段”属于引流成功了,傍上胖东来然后大哭一场,流量什么都来了。
图源:微博
也有粉丝锐评:
“偷鸡不成蚀一吨米 真要是最终判罚一百万,也为靠这行吃饭的个别群体敲响了警钟 宠顾客也绝不惯着无赖”
图源:电商最前线
在这个动不动全民吃瓜、舆论审判的时代,大多数企业面对恶意舆情,最常用的两招是:
高度重视和立刻自查。
结果往往是越查越黑,越重视越被群嘲,最后搞得像自己真做错了什么一样。
但胖东来不是。
从“玉石门”到“内裤门”,这家一向以“员工工资高”“顾客待遇好”“内部管理透明”著称的超市天花板,第一次彻底切换了应对模式:不再只是解释,而是“起诉”。
这不是冲动,是清醒。
他们很清楚,消费者可以批评商品瑕疵,但“网红经济”中的部分人不是在提意见,而是在复制流量剧本、操控情绪节奏,把品牌当背景板,把自己包装成受害人,然后蹭流量、涨粉丝、接商单。
图源:抖音@两个小段
更高明的是,这场法律反击并不只是维护自身权益,它还打出了三个信号:
其一,给网红看:打假不是你躺着收割的套路,别动不动就“凭一张嘴”断人生死;
其二,给平台看:你放纵的灰色地带,最终要由谁来兜底?
其三,给品牌同行看:别再忍气吞声,舆情不应由流量裁决,真相只能交给法庭。
图源:抖音@胖东来
而最让人感慨的是,胖东来不只是为自己争清白。
或许还记得,在“柴怼怼玉石风波”最激烈的时候,胖东来的高层曾公开表示:我们是在为所有善良、真诚的企业发声,不该让坏人靠碰瓷赚钱。
图源:抖音@胖东来
因为它指向了一个共识:善意的经营环境需要有人来保卫,如果连一个商超老大哥都沉默了,那剩下的企业还能怎么办?
所以,这不是一场官司,这是一次品牌界限的声明,是“企业也有尊严”的公开信。
两个小段还想闹一场
而在“两个小段”被判的同一周,另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事发生了。
有网友发现,这位博主在删除内裤视频后,还发了数条“声明”,试图倒打一耙,说网友扒她是网暴她,说自己报警立案,自己才是受害者。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
从“我错了”变“你们不该这么对我”,这就是典型的情绪操盘手翻车后常用伎俩:话术不变,只换视角。
而我们也必须承认一件事:观众也不是无辜的。
回看内裤事件爆发的第一时间,那条视频里带着哭腔和控诉,情绪值拉满,评论区里几万条留言控诉品牌无良、又一个翻车。
却很少有人问一句:你是不是过敏体质?是不是有投诉前科?是不是反复借题发挥?
换句话说,我们看似在为“消费者维权”摇旗,其实常常在为“情绪内容”站台。
这是平台算法的锅吗?不全是。
是我们“先站队、后求证”的看瓜姿势让人气得敢碰瓷。
内容可以自由,但不能无限扩张成情绪勒索。
这件事,不只是法院的事,也是平台治理的必修课。
当然,最终还是回到我们普通用户身上。
以后再看到有人拍视频说“商品害了我”,先别急着骂品牌,先想想这个“我”是谁?是顾客还是演员?是事实陈述还是剪辑拼接?
因为真相很贵,别便宜了情绪骗子。
写在最后,
从红内裤到红通通的判决书,这场闹剧终于收尾。
它不像以往那些热搜消失、品牌认栽的烂尾剧情,而是真正给出了良心企业怎么赢回来的参考答案:
不是公关推文,不是买水军控评,而是沉得住气、立得住脚、出得起证据、打得起官司。
胖东来没靠网红,也不怕网红,它靠的,是不怕面对问题、不怕给补偿、不怕上法庭的底气。
这份底气,是给品牌的示范,也是给行业的清醒剂。
从此之后,如果还想靠“挑刺”去骗关注、捞流量,先问问自己能不能赔得起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