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传真】65公里,磨破3条裤子……

发布时间:2025-04-29 15:06  浏览量:8

初到派出所

“水土不服”接踵而至

调解纠纷、找牛寻娃

标准普通话在方言面前

“屡屡卡壳”

调解时因语言不通

像“人形立牌”般插不上话

看着满是尘土的警服

我不禁感慨

理想主义的花朵

真能在这现实主义的土壤盛开吗?

(初到派出所时,与大山留影)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我叫陈泯宇

是工作半年的“00”后新警

被分配到云南楚雄市公安局

西舍路派出所时

原以为是热血办案的开始

却没想到迎接我的是一场

“地理认知革命”

直线距离65公里

但开车需要4.5小时

柏油路消失在哀牢山深处

弹石路颠得矿泉水瓶在车内 “跳舞”

这片380平方公里的辖区

散布着11个行政村

234个村民小组

当这些陌生数据

在我脑子里反复打转时

我才真切意识到

这片大山深处的警务工作

必定充满特殊挑战

深耕 “无警情” 的战场

山区警务的特殊性

让我逐渐明白 “主防” 才是关键

这里出警到最近村委会需1.5小时

唯有将工作做在前面

四个月里

我处置警情、查处交通违法

调解纠纷

在穿坏2双鞋和

磨破3条裤子的 “跋涉印记” 里

我读懂了所长的话——

“让警情消失在萌芽,才是最大的本事”

为突破语言壁垒

我跟着同事逐句学方言

一次调解中

我用蹩脚的本地话打趣

让怒气冲冲的当事人笑出了声

矛盾随之化解

当村民们喊出那句

带着乡音的“小陈警官”时

我终于听懂了

“外来户”到“自家人”的分量

青春与群山的共生

扎根哀牢山区四个月里

“被需要”

有了最质朴的模样

是村民口中

“有事找‘蓝房子’”的底气

是老人颤抖着托付存折的信任

“我老伴以前来镇上回去都和我说

让我以后到镇上都去找‘蓝房子’

他们啥都能给你办”

当城市用霓虹勾勒繁华

这里用星光标记平安

我们翻山越岭

调解纠纷、送证上门

渐渐懂得警察的价值不在勋章闪耀

而在留守儿童攥着警徽入睡的安稳里

“警察叔叔,我找不到我爹咯”

走失男孩儿哭着跑进派出所

我化身“奶爸”陪着他

不一会儿小朋友攥着那枚

可以伴他安心入睡的“警徽”

睡着了

从初来乍到的迷茫

到蹲在院坝里用方言与群众“拉家常”

从期待 “大案要案” 的热血

到守护 “家长里短” 的沉稳

西舍路派出所教会我扎根基层

那些浸透泥土的坚守

终将在群山间

长成最挺拔的“藏蓝新枝”

那是青年民警扎根基层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