唏嘘!二八自行车卷裤腿的干部,三十年后成警示片主角!

发布时间:2025-04-25 23:47  浏览量:15

四月的平谷桃花开得正艳,65岁的李建国骑着自行车经过新落成的康养中心时,忽然想起三十年前那个暴雨夜。1992年的夏天,时任乡干部的王春辉带着他们抢修被洪水冲垮的公路,浑身泥水却笑得爽朗。而此刻,这位老领导正在接受组织审查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大街小巷。

1993年是平谷人难忘的年份。那一年,22岁的张慧芳在供销社当售货员,每月工资89元;刚升任副乡长的王春辉天天骑着二八自行车,挨家挨户动员村民种植大棚桃。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在田间地头卷着裤腿干活儿的年轻干部,三十年后会成为区里警示教育大会上的典型案例。

转折发生在千禧年之后。随着京平高速开工建设,平谷的土地价值开始攀升。2005年,原规划建设小学的32亩地块突然变更为商业用地,开发商连夜竖起围挡时,附近居民还收到过印着“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宣传手册。直到今年纪委通报才披露,该地块调整存在违规审批。-

在滨河街道住了半辈子的赵金宝,至今记得2008年那场大雨。当时刚交付的惠民小区地下车库成了“水帘洞”,37辆轿车被泡报废。“验收时说是顶级防水材料,结果连场暴雨都扛不住。”后来审计报告显示,该项目防水工程预算被截留了43%。

类似问题在近年技术监管升级后逐渐浮出水面。通过电子档案回溯,2011年某河道治理工程中,施工方用建筑废料充当路基的情况被锁定;区块链存证系统则发现,某安置房项目的水泥采购量比实际用量多出2700吨。这些曾经蒙混过关的伎俩,如今在技术监管下无所遁形。

2023年平谷区启动“阳光工程”计划后,78岁的退休教师周文英在社区公告栏看到了新变化。所有在建项目的承包方信息、资金流向都要按月公示,连混凝土供应商的营业执照都能扫码查看。“过去总觉得工程招标神秘得很,现在手机查查就清楚。”

这种透明化带来的影响正在显现。去年轨道交通东延项目招标期间,系统自动拦截了3家存在关联交易嫌疑的企业;新建的政务服务中心里,工程审批流程图被做成触屏导览,每个环节的经办人、办理时限都实时更新。

在新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总能看到几个下象棋的老头。聊起最近的热点,他们更愿意回忆往事:“老王当年推广节水灌溉,带着技术员在地里一蹲就是半个月。”“他女婿开的那家装修公司,前年因为围标被列入黑名单了。”

纪委工作人员入户走访时,不少群众提到这些年感受到的转变:“现在去办事,窗口都摆着‘亲属从业申报’的提示牌。”“工程车从门口过,手机能查到是哪个工地的,再不像以前那样两眼一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