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上海女子手臂起小红点,以为是艾滋,脱了裤子后医生找到原因
发布时间:2025-04-19 18:10 浏览量:11
2020年,45岁的李霞出生在书香世家,在学业上她一路坦途,毕业后很快就进入了大学,靠着自己的学历和资历,一步步升到了教授的高度。但因为过于沉迷学习,她和现在的丈夫也是在父母的介绍下才得以认识的,对方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出差,虽然感情不深,但生活还算过得去,也共同养育了一个优秀的儿子。
自从九月开学后,李霞就忙得像个陀螺似的,不仅要备课、讲课,还要准备之后的述职报告,一天下来两条腿几乎失去知觉。好不容易结束一周的课程,李霞回家后对着自己的小腿又捏又敲,撩起裤腿才发现自己的小腿和脚背出现了许多对称性针尖到硬币大小的瘀点,按压下去后并没有褪色的迹象。但李霞想着也许是自己刚刚按摩时力气有些大,留下一点红印红点也算正常,并未多虑。
捱到最为忙碌的星期一晚上,李霞的两条小腿肿得像白萝卜似的,几乎连踝关节都看不见了,伸手一摁,手指几乎要被吸进去,皮肤下头像是填满了湿润的花泥。李霞长舒一口气,心中感叹着还是年纪大了,稍微站久一点淋巴结就不通畅 ,两条腿竟然肿得如此严重,她用热水泡了泡脚,水肿似乎消退了些,李霞也在疲惫中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她就在闹铃声中醒来,正准备起床洗漱,两个脚掌一落地,李霞就如同踩在棉花上,双脚一软,失去平衡般滑坐到了地上。李霞好半天后才反应过来,她好不容易站了起来,却发现连正常行走都做不到,自己完全无法控制下肢,丈夫又正在出差,她只能叫来了儿子,将她送往了附近的社区医院。
医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发现,李霞的双下肢存在对称性瘀点,部分融合成片,无水疱或血疱。踝关节轻度肿胀,活动受限,无压痛。血常规:WBC 8.2×10⁹/L,Hb 128g/L,PLT 180×10⁹/L(正常)。尿常规:隐血(±),蛋白(-),红细胞2-3/HP(提示轻微肾损伤?)。凝血功能:PT/APTT正常,医生初步判断她患上了过敏性紫癜(HSP),合并轻度肾脏受累可能。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因免疫系统异常攻击小血管引发的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红色瘀点,多对称分布于下肢和臀部,可伴关节肿痛、腹痛、血尿等症状。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女性略多。病因可能与感染、食物过敏或药物反应有关,本质是免疫球蛋白A沉积在血管壁引发的炎症。
诊断需结合血液检查、皮肤活检及临床表现,治疗通常以控制过敏原、抗炎为主,重症需住院。若出现血尿或持续腹痛,提示肾脏或肠道受累,需警惕肾炎、肠套叠等并发症,应及时就医,尽快控制病情进展。
根据李霞的检查和诊断结果,医生为他开具了泼尼松和氯雷他定作为治疗药物,并嘱咐她回家后一定要卧床休息,同时注意监测尿常规。事已至此,李霞只能拿着病历单向学校请了假,在家休息了一周,加上药物的帮助,她腿上的红点、红的确几乎消失,下肢的知觉和功能也恢复了正常。为了赶进度,李霞并未进行复查,直接回到了岗位上,再次一头扎进了工作中。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丈夫也总算结束出差回了家,还给李霞带了条漂亮的裙子。她穿好后站在镜子前转着圈,丈夫表情却突然一变,他蹲下一看,这才发现李霞的小腿出现了好几个小小的破溃伤口,看起来不算太严重,但也往外渗着液体。李霞一经提醒也定睛一看,发现正是之前出现红点的部位,但为了不让丈夫担心,她只说是前些天上课不小心刮到了讲台边,这件事也就这样不了了之。
李霞为了维持身材,一直都有健身的习惯,10月19号这天,恰好是她训练的上肢的日子。结束了四十分钟的无氧运动后,李霞还想着却跑步机上再运动半小时,但经过镜子前却发现了骇人的一幕。自己的两条手臂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红点,明显是从上臂一路蔓延到小臂,李霞眉头紧蹙,瞬间想起了此前腿上几乎一样的红斑,害怕的情绪瞬间出现,她连忙打给了丈夫,在他的陪伴前往了医院急诊。
进入诊室后,医生进行了详细的初步问诊,并未发现太多异常,便伸手在她出现红疹的地方按压了起来,李霞也没有出现任何不适的表情。医生有些怀疑是传染性疾病,便先后掀开她的衣领和后背衣服观察了起来,但并不像他想象中一样布满了红疹。
这下医生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他便询问起夫妻俩的私生活,李霞一听,心中一跳,知道医生这是在暗示自己可能患上了性病,加上丈夫长年出差,根本不知道他有没有偷吃。李霞的眼眶瞬间红了,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她和丈夫都完成了传染病检查,结果提示,甲肝、乙肝、艾滋和梅毒的检查结果都为阴性,这下传染病的可能性也被彻底排除。
看着惴惴不安的李霞,医生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他对丈夫挥了挥手,示意让他出去。随后便嘱咐李霞躺在检查床上,让她把裤子褪下,焦急地李霞根本没空思考为什么医生能会提出这样的要求。乖乖照做后,医生定睛一看,果然发现了异常,他神色严峻地质问道:“为什么现在才来,你知不知道自己得的是多可怕的病?来得再晚些,两条腿的皮肤很有可能会全部溃烂,甚至还有血栓致死的风险!到那时你后悔都来不及了!”
医生为李霞安排了压脉带实验,结果提示:绑扎小腿后5分钟,瘀点新发范围扩大,松解后逐渐消退(阳性)。皮肤活检(取小腿溃疡边缘组织):光镜:真皮层血管周围轻度炎症,真皮浅层红细胞外渗,无血管炎或免疫复合物沉积。免疫荧光:IgA、C3阴性,这次李霞被诊断为血管内压增高性紫癜(Majocchi病)。
血管内压增高性紫癜是一种因血管内压力持续升高,导致皮肤下小血管破裂、红细胞外渗形成的紫癜。常见于长期站立、久坐或运动的人群,因重力或肌肉收缩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血管内压力增高。这种压力会直接损伤血管壁,使红细胞渗入皮肤组织,形成针尖至硬币大小的紫红色瘀点,通常对称分布于小腿、足背等部位。与过敏或免疫异常无关,属于物理性损伤导致的良性疾病,但可能因未消除诱因而反复发作。
该病的主要症状是下肢对称性分布的紫红色瘀点,按压后不褪色,无瘙痒或疼痛。瘀点可能融合成片,严重时出现皮肤破溃、渗液,甚至浅表溃疡。部分患者可能伴轻度关节肿痛,但无发热、腹痛或血尿等全身症状。与过敏性紫癜不同,此病不会累及肾脏或肠道。皮肤破溃后愈合较慢,可能因反复摩擦或压力加重。诊断需结合职业、诱因及压脉带试验阳性结果。
血管内压增高性紫癜在临床上容易被误诊为过敏性紫癜,虽然两者均表现为皮肤紫癜,但病因和机制不同。过敏性紫癜是免疫复合物沉积引发血管炎,常伴腹痛、关节肿痛或肾炎;而血管内压增高性紫癜仅因机械压力导致血管破裂,无内脏受累。
资料来源
[1]李欣然,张晨露,夏瑾.“过敏星人”自救小结[N].中国青年报,2024-05-11(003).DOI:10.38302/n.cnki.nzgqn.2024.001767.
[2]段怡.皮肤屏障修护乳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患儿中应用效果的研究[C]//上海市护理学会.第五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下).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2022:4.DOI:10.26914/c.cnkihy.2022.028927.
[3]丁思娇,骆群.回输冷藏自体血的免疫调节治疗特应性皮炎一例报告[J].北京医学,2024,46(04):333-335.DOI:10.15932/j.0253-9713.2024.04.016.
(《45岁上海女子手臂起小红点,以为是艾滋,脱了裤子后医生找到原因》一文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