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女角色很少穿裤子?网友:原来裙子底下不是什么都不穿!
发布时间:2025-04-18 13:55 浏览量:9
古装剧《无忧渡》中,木偶穿的裤子形象让人眼前一亮,好像女角色很少穿裤子?看完这篇不妨大声说:古代女子裙子下也穿打底裤,还是灯笼裤款式噢!
此前《锦绣安宁》里就有出现不穿打底几近“走光”的画面,也让不少人误以为裙子裙子底下就是腿,这真的是天大的笑话。先说结论,古代很早就有裤子,商周早已出土了合裆裤,唐代甚至流行起了一种也能外露的灯笼裤,有收裤脚的设计,可以说是非常时尚而且方便日常生活了。
在《无忧渡》和《国色芳华》中就有出现类似灯笼裤的形象,是不是和我们现在的灯笼裤如出一辙?这种裤子比我们想象的出现地还要早,可搭配在外衣里面下装穿着(可局部外露),也可直接单独搭配(小孩外穿得多,大人外穿的情况比较少见)。
更早的还有百褶灯笼裤,早在魏晋时期就有,还有腰头松紧设计,日本品牌三宅一生的一款经典灯笼收腿裤很难不怀疑是不是参考了此原型。
除了灯笼裤,还有画中小孩子穿着的吊带条纹裤,不仅条纹而且双吊带,这简直是一种视觉冲击,之前网友就有对《国色芳华》里的裤子提出质疑:这不是我们平时穿的睡裤吗?怎么都到古代了。要知道这样的裤子放在现在,哪一件都是出街爆款。
让我们再早一些,去溯源这种收脚裤,可以在秦汉时期流行的胫衣,还有马山楚墓出土的裤子能看出,其实对应裤脚也有收口设计。
收口还不一定是裤脚,也有膝盖位置。比如可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裤褶装看出,这种装束一般下身穿着这种喇叭裤,有的会在膝弯处用长带系扎,可以让人行走起来更利索,也叫“缚裤”。这种裤子一般是出现在军伍之中,后来也被沿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一度全民以穿裤褶为尚。
但终归来说,这种在裤子上加绑带的设计都是为了方便日常生活和行走的,对早期这种宽大的裤腿(类似现在的“阔腿裤”)来说更为适用于骑马劳作场景,结合了西北游牧民族的特征,成为了如今我们看到的灯笼裤。
那么古人也可以根据适用场景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裤子,比如劳作骑马等场景就可以选择灯笼裤式样,如果是日常宴会礼仪等正式场合则可以选择宽大的阔腿裤式样;再比如,日常场景可以选择穿素色容易替换的裤子,礼仪场景则可以增加一些纹样搭配等等。
从唐宋时期来看,不管身份如何,裙装/袍装下基本都会内搭一件裤子,而且会流行加花纹装饰,每个时期流行都不同,比如唐代受本地和胡风融合影响会同时流行条纹和团花,宋代则流行清雅小花小草纹饰,看起来更有时代特征。
在《无忧渡》里,这个木偶头梳双鬟髻,上身穿半臂和窄袖对襟上衣,下身配灯笼裤,脚穿云头履,整体造型来说是一副小孩模样,也符合儿童灯笼裤外穿的情况。这样直接搭配裤子的造型比较少见,也难怪会被网友印象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