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沽州耸批县裤裆村日白书记讲故事(连载)《胡球吹讲十日谈》
发布时间:2025-04-10 22:04 浏览量:9
沔沽州耸批县裤裆村日白讲故事之八:
《江汉堤夜话:右派口中的《十日谈》传奇之一》
1975年秋,江汉平原的防汛形势正紧。耸批县境内的邓家湖段大堤上,武警战士蒋日白带着几位右派劳改人员刚结束巡堤任务。月光漫过粼粼水波,将防汛棚的影子拉得老长,此起彼伏的蛙鸣声里,疲惫的汉子们开始用土法子打发漫漫长夜——有人在地上画跳棋盘,有人用石子摆五指棋,搪瓷盆敲出的声响混着竹哨的呜咽,给肃穆的大堤添了几分苦中作乐的烟火气。
负责监管的蒋日白腰间别着电筒,目光扫过正在擦汗的右派胡球豫。这位耸批县师范的语文老师虽说戴着"右派"帽子,举手投足仍带着几分文人气质。此刻他正靠在防汛棚的木桩上,借着马灯昏黄的光,忽然开了口:"各位,今晚给你们讲个洋故事,薄伽丘的《十日谈》。"
"得了吧老胡,你就胡球吹吧!"有人笑着插话,引来一阵低低的哄笑。胡球豫推了推滑落的眼镜,故作神秘地压低声音:"这可是禁书里的故事,你们且听着——"
他说,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有个叫马色都的少年为逃兵役,装聋作哑躲进修道院当园丁。那修道院素以圣洁闻名,却困不住青春的悸动。某天,一位修女对同伴说:"世间乐趣千千万,哪及男女欢好之万一?"说着便盯上了沉默的"哑巴"园丁。谁想这哑巴竟是装的,一来二去间,竟与修女们达成了无声的默契。从最初的两人私会,到后来更多修女加入,小小的修道院成了欢乐的秘密花园。直到有天,马色都突然开口惊呼:"太过瘾了,可实在吃不消!"本想借装聋逃兵役,却差点把命丢在温柔乡里。谁料院长嬷嬷却不放人,反倒将他提拔为修道院总管,直到年老才放他回乡。
故事讲到这儿,防汛棚里一片寂静,唯有马灯芯"噼啪"作响。不知谁先憋出句"胡球扯",众人这才哄笑起来,捶着胡球豫的肩膀笑骂。这位右派老师却正色道:"明日再讲个更妙的,不过此刻嘛——"他晃了晃手中的电筒,"还是按规矩巡堤查险去,管涌渗漏可不会听故事。"
夜色里,几盏晃动的灯火沿着堤岸散开。蒋日白摸着笔记本上的字迹,想起老辈人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刚才的故事已工工整整记在泛黄的纸页上。
那时的他不曾想到,多年后会在互联网上搜出这部曾被视为禁书的《十日谈》,更没想到那个在防汛棚里被笑称"胡球吹"的右派老师,竟在艰苦岁月里,用文学的微光点亮了一段特殊的记忆。
堤外江水滔滔,堤上故事悠悠,那些在生死边缘坚守的夜晚,那些偷来的片刻欢愉与精神慰藉,都随着泛黄的笔记,永远封存在了江汉平原的秋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