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生活 现在说给孩子们听 还会有人相信吗

发布时间:2025-04-06 12:44  浏览量:8

有一次家庭聚会,我们几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回忆起孩童时代的生活,不由得感慨万千。子侄们听后均不以为然,认为我们因为年纪大了,总是爱回忆过去。尤其是出生在城里的儿媳妇和孙辈们,压根儿就不相信,说我们是讲故事骗小孩的。

即使我们拿出了当年的老照片,又从网络上搜出了当年生活场景的视频,用来证明我们所说的都是真的,但他们仍是嗤之以鼻,说那些都是通过P图或人工智能生成的,不足为凭。我们只好无语,不再与他们争辩了。

记得我们小时候,主要以吃山芋(有的地方叫红薯或红芋)为主,或蒸或煮,或切成山芋片晒干后食用,或将山芋藏在地窖中,留着冬天食用。由于地窖口较小,下地窖掏山芋时,一般都是我们小孩子的事情。

小麦和水稻等主粮,都要上交给国家,那时候叫交公粮。自己家偶尔能余一点下来,也是通过用石碾子碾成面粉或大米,后来才有了小型的加米机,加工一担稻谷出来,弄得满头满脸都是糠灰。

烧饭洗菜用的水,都是用木桶从水塘里挑回来,或从土井里吊上来,盛在一个大水缸里,然后用明矾沉淀一下就可以食用了。

那时候买什么都需要有票证,如粮票、油票、肉票和布票等,很少有什么零食吃,能吃个冰棍或糖果,那就很稀奇了,如果能吃到罐头或蛋炒饭,无疑于过节。偶尔有点好吃的,父母把它放在高高的筐子里,自己只好趁父母不在,踮起脚尖去寻找。

那时候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靠两条腿,后来我们将其称之为11路公交车。运输工具主要是靠架子车,主要用来运送农家肥到地里,或将收割后的稻麦运到场基上,没有架子车的人,只好靠肩挑背扛了。谁家要是能有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那就更令人羡慕了,谁都想找机会试骑一下。

小孩子穿的衣服大多数是用大人的旧衣服改做的,或由哥哥姐姐穿过的衣服依次传下来的,即使是大人,也大多穿的是带补丁的衣服。那时候也没有什么皮带,随便找一个绳子或布条就当裤带了,有时候干脆用稻草搓成的绳子当裤带。夏天基本上不穿鞋子,所以农村的孩子脚都大,到了冬天,用稻草和麻绳编一个麻窝子当鞋穿,如果太冷冻脚,就往里面多塞些稻草用以保暖。有时候母亲也会利用农闲时间或晚上,剪一个鞋样子,然后一针一线的纳鞋底子,给孩子们做一双鞋。

那时候烧饭用的都是土灶,燃料一般以柴草为主,到了冬天,没有柴草的时候,就用稻壳子或晒干的牛粪当燃料。灶旁边装一个木制的拉风箱,一边拉风一边烧火,完全是一个体力活,没有一点劲的话,烧一顿饭都很难。

夏天睡觉时,由于室内气温太高,基本上都在室外,地上铺个凉席,身上盖个被单子就行了,母亲坐在旁边扇扇子,一是降温,二是驱赶蚊虫。如果赶上三夏抢收抢种农忙时,父母就没有时间照顾了,自己玩累了玩困了,往草垛上一躺就睡着了。冬天的床上一般都要铺一层厚厚的稻草用以保暖,有时候几个小孩挤在一张床上。

那时候晚上的照明基本上都是煤油灯,条件好的人家也许能有个马灯或矿灯。夜里外出时,大多都是借着月光或摸黑走路,反正路况也都很熟悉。即使有一个手电筒,也是隔三差五的就打不亮了,非要狠拍几下才能亮一会儿。

小时候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在稻田逮鱼,或跳到河里洗澡。也不记得自己怎么学会游泳的,反正是没人教,跟在大孩子后面多玩几次,也就慢慢的学会了。所以,农村出生的孩子,十有八九都会游泳。

农村的孩子小时候也没有什么玩具的,平时聚在一起不是摔泥巴,就是拍洋画片,或者是抓石子。如果大人能帮着做一个弹弓或皮筋手机,那简直就是宝贝了。

女孩子有时候也喜欢玩摔泥巴和抓石子之类的游戏,但更喜欢玩跳皮筋,或用塑料绳子编一个手链,或用山芋藤子撕一个珠串,或用纸扎一个小风车玩。

农村孩子小时候不光是玩耍,很小的时候就要帮着父母干活,比如打酱油、剥玉米、拾草砍柴和捡麦穗,农忙时往地里送饭送水等,寒暑假时还要负责放牛、捡粪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年龄太小,又没有人带时,父母只好将孩子背在身上干活,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晚上在村里看露天电影,早早的就搬着凳子去占位子。如果哪家能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就是站在门外,也要想办法蹭看一会,父母不喊是绝对不会回去的。

小时候最温暖的事,就是冬天起床时,母亲怕孩子冷,提前起来将孩子的衣服放在灶洞前面烘烤,等烤热了才给孩子穿上,不仅身上一点也不感到凉,而且心里也是暖暖的。

也许是年纪大了,现在总是爱回忆过去。那时候虽然很穷,但过的却很快乐;虽然生活很困难,但每个人都充满了希望,总感觉将来的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虽然物资极度匮乏,但吃什么感觉都是香的。

现在虽然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总感觉到没有了儿时的那种精气神了,再好的东西吃起来也没有什么感觉了;教育、医疗、养老、就业、房贷车贷等种种压力,总让人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

但如果真让你回到六七十年代那个时候,你还愿意吗?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不愿意的。毕竟生活会越来越好,我们在不忘过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用发展的观点向前看。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