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卫生用品(纸尿裤、卫生巾、一次性内裤)合规指南
发布时间:2025-03-17 23:56 浏览量:5
在2025年的“3·15”晚会上,卫生用品行业的质量安全问题再次引发关注。据报道称,部分企业将废弃纸尿裤回收加工成卫生巾原料,且一次性内裤的生产环境存在严重卫生隐患。这些未经严格处理的回收材料可能含有病原体或有害化学物质,与人体直接接触,若产品质量不过关,轻则引发皮肤过敏或瘙痒,重则可能导致感染等健康风险。从质量监管的角度来看,企业应严格控制原材料和生产流程,注重检测和监管。为确保产品安全,本文整理了纸尿裤、卫生巾、一次性内裤等一次性卫生用国标标准。
一次性卫生用品国标汇总
目前,国内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卫生要求需符合 GB 15979-2002,该标准即将被 GB 15979-2024取代,新标准将于 2025年7月1日 正式实施。新版标准对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定义进行了更新,明确其为“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抗菌、抑菌目的的一次性使用日常生活用品。”
GB/T 8939《卫生巾(含卫生护垫)》
(1)荧光物质的可迁移性:医疗废弃物和废弃卫生巾经过粉碎和漂白处理后,可能会被制成所谓的“新棉”。为了使其外观更白,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添加荧光增白剂,然而这种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害。根据GB/T 8939-2018标准,合格的卫生巾应无明显荧光现象。
(2)甲醛含量:甲醛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根据GB/T 8939-2018标准,卫生巾中的甲醛含量不得超过75mg/kg。
(3)吸水性能:由于回收纤维的结构受到破坏,其吸水性能较差,容易导致侧漏和返渗问题。
(4)pH值:卫生巾的pH值若超出正常范围,可能会干扰人体的自然平衡,增加感染风险。GB/T 8939-2018标准规定,卫生巾的pH值应在4.0至9.0之间。
(5)微生物指标:卫生巾中的微生物指标包括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性化脓菌和真菌菌落总数等。若这些微生物超标,可能会引发妇科炎症。
(6)背胶剥离强度:卫生巾的背胶剥离强度若不符合标准,可能会导致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移位、滑动或在更换时留下大量残留物。GB/T 8939-2018标准规定,卫生巾的背胶剥离强度应在100至800mN之间。
GB/T 28004.1-2021《纸尿裤 第1部分:婴儿纸尿裤》& GB/T 28004.2-2021《纸尿裤 第2部分:成人纸尿裤》
检测内容:
(1)可迁移性荧光物质:来自医疗垃圾、废弃卫生巾经粉碎漂白后制成“新棉”,添加荧光增白剂使纸尿裤看起来更白。GB/T 28004.1-2021/GB/T 28004.2-2021规定,无明显荧光现象为合格。
(2)丙烯酰胺:来自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可能具有神经毒性、生殖毒性等。GB/T 28004.1-2021规定,丙烯酰胺含量≤0.1mg/kg。
(3)邻苯二甲酸酯:加工过程中用于改善产品性能,使产品更柔软、有弹性。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GB/T 28004.1-2021规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之和≤0.1%。
(4)渗透性能:原材料质量差会导致吸收液体速度慢,易渗漏、回渗等。要求纸尿裤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确保液体快速吸收且不易渗漏。
(5)面层附着物、杂质:含有有害物质,可能造成皮肤损伤,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要求面层附着物≤颗/片,且>5.0mm²的杂质不应有。
GB/T 28005-2011《纸内裤》
(1)pH值:pH值不当会破坏人体皮肤酸碱度平衡,可能导致皮肤刺激或不适。GB/T 28005-2011规定,纸内裤的pH值应在4.0~7.5之间。
(2)透气率:劣质无纺布透气性差,容易导致闷热、滋生细菌。GB/T 28005-2011规定,纸内裤的透气率应≥3.00 m/s。
(3)异味:劣质原材料或化学物质添加可能导致产品有异味,影响使用体验和健康。要求纸内裤应无异味。
(4)抗张强度:原材料纤维短、强度低或纤维间结合力差,可能导致产品易破损。GB/T 28005-2011规定,纸内裤的抗张强度应≥0.60 kN/m。
赛德斯威(SATISFY)专注于提供专业且客观的检测服务,涵盖卫生巾、纸尿裤及一次性内裤等产品。我们通过严格的微生物检测、甲醛检测和荧光物质检测等手段,助力每一件产品均达到安全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