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条红内裤引发的“血案”当维权变碰瓷,谁在消费我们的正义感?

发布时间:2025-03-15 17:53  浏览量:7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一聊胖东来那条“红内裤”的后续——当事人道歉了,但故事比狗血剧还魔幻。

事情要从一位网友的哭诉说起:39块的红内裤掉色过敏,视频里声泪俱下,评论区瞬间炸锅。

胖东来反应神速,下架、道歉、查供应链,最后甩出一份53页的“内裤研究报告”,

结论是:产品合格,但员工没按流程办事,罚!顾客投诉有理,奖500!但若诬陷品牌,法庭见!

职业打假人VS真受害人:剧本到底谁在写?

真受害人:买条内裤过敏,维权只为讨个说法。胖东来奖励500元,还承担医疗费,这波操作算得上“良心企业”。

可职业打假人呢?网友扒出涉事博主三年投诉200多次,专挑企业软肋“碰瓷”,索赔成产业链。

胖东来反手一个百万索赔,直接喊话:“别拿眼泪换流量,法庭上见真章!”

两者的区别,就像“消防员”和“纵火犯”——一个灭火,一个点火。真受害人要的是公道,职业打假人盯的是钱包。

当维权成了流量密码,谁还敢信眼泪?

这事件最讽刺的是:舆论场成了“罗生门”。一开始网友痛骂胖东来“黑心”,检测报告一出又集体倒戈,骂博主“戏精”。流量猎人们闻风而动,一边蹭热点编故事,一边煽动情绪赚点击,真相?不过是他们剧本里的配角。

更可怕的是,职业打假人滥用舆论,让真受害人的声音被淹没。企业怕被讹,可能对合理投诉也敷衍了事;消费者怕被当“碰瓷”,连维权都变得小心翼翼。

别让正义感沦为韭菜刀

胖东来的“硬刚”给所有人上了一课:法治社会,维权不能靠演技。企业要敢用事实说话,消费者也得擦亮眼——眼泪可能是真的,但也可能是套路。

最后送各位一句:红内裤掉色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掉色”。毕竟,真正的正义,从来不需要滤镜和剧本。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