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越虚 腿越凉 我教你这三招 健脾祛寒不费力 温暖下肢,浑身轻松

发布时间:2025-02-08 23:14  浏览量:17

一到冬天,腿就冷得跟冰棍似的,晚上睡觉,脚底像泡在冰窖里,怎么捂都捂不热。更离谱的是,别人穿单裤在外面蹦跶,你穿两层秋裤加羊毛袜,还是冷得发抖。这到底是咋回事?

有人说是天冷,有人说是血液循环不好,还有人觉得是体质问题,忍忍就过去了。这些说法听着都有点道理,但真相只有一个——脾虚!

脾越虚,腿越凉! 这话一点不假。脾主运化,生气血,脾虚了,血生不出来,阳气运不到腿上,腿脚自然冷得发抖。

别看这只是腿凉,可背后的问题大着呢,长期脾虚,寒气入侵,不光腿冷,还容易疲倦乏力、脸色发黄、湿气重、肠胃不好,甚至免疫力下降,病痛不断。

有人可能会问:“那是不是补补脾就行了?”没错!但关键是怎么补,补得对不对,补得够不够。今天,就教你三招,健脾祛寒不费力,温暖下肢,浑身轻松!

脾胃是气血的“粮仓”,吃得对,身体自然暖起来。很多人腿凉,天天喝热水,觉得这样就能暖身子,结果越喝越凉。

为啥?脾虚的人,最怕湿寒,光喝热水,等于给脾胃添湿气,反而加重脾虚。

想要脾胃好,关键是要吃“暖脾”的食物。像是山药、茯苓、红枣、小米这些,都是健脾的好东西。特别是山药,能补脾养胃,还能助消化,炖汤、煮粥都行。

再比如红枣,温补脾胃,补血养颜,但要注意,不能吃太多,吃多了容易上火。

除了补脾,还要祛湿寒。很多人天天喝生冷饮料,吃冰镇水果,结果脾胃越来越虚,腿越来越冷。

要想暖身子,这些生冷的东西赶紧戒了。可以试试陈皮泡水,或者煮点姜枣汤,暖脾祛寒,效果立竿见影。

另外,脾胃虚寒的人,少吃生冷油腻难消化的东西,像冰淇淋、螃蟹、西瓜、肥肉这些,最好能少吃就少吃。多吃点温补的,像羊肉、桂圆、胡椒这些,能温胃暖身,帮脾胃把阳气养起来。

有人说:“我就是懒,不想动。”那就只能继续腿冷了。脾主四肢,气血运行靠运动,天天坐着不动,脾气不升,腿脚永远是冷的。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每天晚上睡前泡脚。泡脚不是随便泡泡,最好加点艾草、生姜或者花椒,能够驱寒活血,让脾阳升起来。

泡完脚,再搓搓涌泉穴(脚底正中),坚持一段时间,腿脚自然暖和。

除了泡脚,还可以试试“踮脚走路”。踮脚走路,可以刺激脾经,促进血液循环,让气血更好地流向腿部。

每天走上几分钟,脾气足了,腿脚自然就暖了。

再一个,多晒太阳!阳光是最好的补药,特别是上午的太阳,晒晒后背和小腿,能帮身体生阳气,让脾胃更有劲儿。如果整天窝在家里不出门,身体越来越寒,腿脚自然越来越冷。

脾喜温,怕寒,更怕“怒”。经常焦虑、烦躁、郁闷的人,脾气最容易伤,脾伤了,气血生不出来,寒气趁虚而入。很多人一到冬天,心情就变差,脾胃也跟着受罪,腿脚自然越来越凉。

想要调理脾胃,心情很重要。别整天愁眉苦脸,适当放松,听听音乐,晒晒太阳,和朋友聊聊天,脾气顺了,气血也就顺了。

另外,晚上别熬夜,熬夜最伤脾阳,阳气一虚,身体就冷了。最好晚上11点前睡觉,让脾胃好好休息,这样第二天整个身体都会舒服很多。

前不久,门诊里来了一位40多岁的女士,脸色发黄,整个人没精打采。她说自己整天感觉冷,特别是腿脚冰凉,就算穿再厚也不管用。而且最近这几年,胃口越来越差,吃点凉的就拉肚子,整个人乏力得很。

一看舌苔,果然是脾虚湿重,舌胖大,有齿痕,舌苔白腻。典型的脾虚寒湿。

给她开了些健脾祛湿的中药,同时让她按上面说的那三招去做,饮食调理+泡脚+运动+早睡。

一个月后,她再来复诊,脸色明显红润了,人也有精神了,最关键是——腿脚终于暖了!她自己都不敢相信,“以前我以为是血虚,天天吃阿胶,结果越吃越湿,还是中医对症!”

这三招,说起来简单,但贵在坚持。脾虚腿凉,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想要改善,也需要时间。但只要用对方法,脾阳升起来了,腿脚暖了,整个人都会轻松许多。脾不虚,腿不凉,手脚暖,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会不一样!

参考文献

1. 《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2. 《黄帝内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 《中医脾胃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4.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寒冷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研究报告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