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货美妆是否还有出路 会不会是最后一战了?
发布时间:2024-09-19 06:34 浏览量:23
这是国货美妆品牌的渡江战役,关键你是江哪头的一方?
来源 | 聚美丽
作者 | 舒秀辉
3个月前,我写了一篇《新锐国货的5亿规模陷阱:如何立于不败,看别人先死》,谈到很多新锐国货品牌因为偶发性的成功,在存量竞争的今天陷入了“中等规模陷阱”。
而随着近期十余家国货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半年财报,我们发现,头部规模企业与这些中等规模企业,以及底部的初创型企业之间,无论从生意规模、企业利润,还是整个品牌势能上,拉开越来越大的差距。
曾几何时,美妆行业在消费品圈以高毛利、高产出让其他产业同行艳羡,也以多样化的营销万花筒让其他产业仰视。而今天,则以无法找到确定性的增长路径、做不出生存的利润空间,让人感到疑惑。
月初的时候,我尝试和一位年销过亿的特色品类新锐创始人探讨产品的创新机制、下一个技术风口以及如何营造更良好的行业生态,但是这位朋友已经无暇也无心在现阶段关注和思考这些,尝试了很多方式来获取销量增长的同时保证利润,几乎都无效,“有我就跳起来请你吃饭了”。
这可能是大部分品牌的同款困境,在现有这个生意体量里原地踏步,稍微迈大一步可能陷入亏损,或者亏损扩大,生意仍在转动,但如果今天停下来算盈亏,大概率就是负数。
“今年下半年,你们对整个产业的预期是怎样的?”
几乎每个月,我都会将这样的问题抛给见到的每一个企业,大家基本没办法给出确定、肯定的答案,这说明时局越来越让企业难以捕捉。直到我听到一位朋友说,一家上市公司的创始人都判断,下半年的生意可能也就跟上半年差不多的水平时,我认为,大家不要把希望放在双11一把回本了,下半年大概率是确定性的差。
那么,在确定性的差的情况下,确定性导致这个局面的原因是什么,目前确定性的生意格局是怎样的,利润到底能不能做得出来?创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让企业腾飞?这是本篇文章,试图和大家来探讨的。
的确,现在的问题是比较显性的严重,各品牌从生意端是明显看到,我们媒体也能从外部体感感知到,那在哪些层面严重,以及是否会持续严重?我们来看一些切面:
1、从大环境角度,无论是经济大势,还是美妆行业的形势都已经告别了两位数增长阶段,如今陷入了阶段性的滞胀。修远资本管理合伙人严明认为,中国的真正的需求还没有完全释放,这是源自目前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不是不想消费,是不敢消费,因为中国消费者历来是偏保守的。
从消费历史的角度,严明观察,当下中国市场可能跟日本1985年签署《广场协议》,并在1991年开始明显显现的时期有点像,而是那日本著名“失去的30年”的开端。有意思的是,当时日本开始大量出口,相当于我们今天热门的出海,只是那时候日本出口中国,今天我们出口东南亚。所以,可以试着从日本当年找找我们今天的影子。
2、从品牌表现来看,目前困境中品牌的底层问题,在于没有持续增长的护城河。今天有增长肯定是好事,但是大量品牌做不到长期增长,都是脉冲式增长、心跳图式波动。严明认为,依赖营销手段拿到今天结果的品牌,并不持久,当下年轻人对品牌的忠诚度没有上几代用户的粘性高,喜欢尝鲜,这对于流量型产品就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因为便宜,信息量大且杂,消费者买了东西不知道是谁的品牌,后面就记不起来”。
他更是指出,3-5亿规模的品牌还不能造血,基本上就很危险了。一位资深行业人士认为,其实包括部分头部品牌尽管也在风口上,但也已经感受到ROI不可避免的下落,因为竞争的品牌越来越多,但大家的方式是越来越简单。
就算今天在功效护肤品赛道中,大家的竞争焦点是基于原料创新的明星大单品的争夺战,同样面临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的窘境。聚美丽在《真内卷伪创新:2024国货品牌竞争的底层真相》中曾提到,我们找原料创新及功效宣称的差异化组合,有一定差异性,但是总有一天会被填满,就像都挤在玻色因中,欧莱雅也得面临“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局面,所以它也得有更深层的创新来保持领先性才行。
3、无法持续性增长,无法持续性造血,这个症结在于前两年把自己的命栓在别人(红人、平台)裤腰带的日子太舒服,现在人家裤腰带要么松了(红人下滑),品牌跟着掉,要么人家拿裤腰带勒着你脖子(平台收割),这时候想把命收回有点迟了。
有一家去年5亿规模的护肤新锐品牌,今年上半年在抖音做了1.2亿,这是去年同期的一半还少。下滑50%,已经成为许多品牌在2024年的常态,特别是去年上过“OFFER”的品牌,各位可以检索一下。听说今年双11,许多品牌依然寄希望于李佳琦身上,“只要能上,什么条件都能接受”。尽管也下滑,但李佳琦仍然是今天最大的确定性之一,这条裤腰带它又不像太平洋一样宽广,容纳量也有限呐!
还有一家号称科技护肤、提供专业护肤解决方案的品牌,命只拴在了一位抖音千万级粉丝的主播身上,在这位主播直播间能卖2000来万,在其他主播那就失灵。所以,把命集中拴在一位或者数位头部主播身上的品牌,每一天过得都是心跳图式的日子。
其次,平台在算法上持续剥削品牌,付费流量占比越来越高,并且品牌付费吸引过来的用户,在产生观看、种草、下单等行为后,消费者会不断地收到同类型的产品,而且价格更低,刺激消费者退货买其他”真香“款,平台收获的是多次广告费,品牌收获的是一仓库退货库存,顺带损失了大量的试用中小样。
4、到今天,仍有许多有过成功经历的创始人,个人ego太大,有点梦没醒。创业者们只要有过相对较大的成功经历,就会在自己的成功算式里无法自拔。我会发现,今天的行情之差已经如此明朗,破局之术如法匮乏,仍有不少在前几年成功过的创始人,“怀揣梦想”。
一位上市公司的前辈,在看到另一家后辈也成功上市并且在抖音拿到大结果后,毅然决定要在自己的低价品牌(非护肤类)上面长出一个中高端护肤品线出来,他认为,人家做的,为什么我做不得,依靠自身品牌过去几十年的名气积累。
还有一位明星品牌的操盘手被自家老板搞得焦头烂额,因为公司业绩大滑坡,自己每天像个业务员一样在外面招揽资源。他自嘲自己,像一个夜总会的坐台小姐,天天上晚班养自己的渣男朋友(自家老板),然而这个男朋友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他晚上赚了1000,发现男朋友白天就给你亏了800。亏 800 不说,男朋友还到处宣扬自己很光荣亏800,因为男朋友过惯了大手大脚的日子了。
“我觉得我很努力,今天是行情不好,未来有机会做小几个亿,那也挣钱的。现在只想着做个小几千万的生意,根本是没机会的。”这是另一位前明星品牌操盘手对他今天创业困境的看法。
5、拿了投资的品牌,接下来就会持续面临投资人的“要挟”。当下已经来到了新锐浪潮入局的投资基金的密集退出期,然而它们大多数无法退出,因为投资标的既上市无望,想卖身又找不到接盘侠。资方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拿了钱的品牌每年其实都有一个隐性的资金占用费,那既然上市无望,资方就希望能够“稳定收租”,品牌要每年创造可观利润。
然后这里面有一个悖论:前几年高速增长的时候,品牌这个壳子的撑大背后是资本不断提供旺火,现在好多品牌掉下来了,“人很虚,身体(壳子)还撑得很大,脑袋很小,看似账上还有点钱,但还在不断失血”。企业想要收缩费用,降低规模,减少人员等成本,比如说从十几二十个亿降到四五亿,费用一控制,10-15个点的利润就做出来了。
但是投资人不同意,因为这样的估值也跟着降,之前可是起码5倍以上的PS进来的(保守估计),现在就剩1倍,业绩还在缩水,这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必须是既要有规模,也要有10-15个点的利润,只能说现在大家还保持着一份